十年耕耘 创中山足球新形象
中山市是新兴的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0.9万。中山市体育事业近十年来得到了健康发展,曾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样板城市”称号。市政府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和体育人才培养力度,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运动协调发展,全市现有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个。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2.74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1400多人,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中山足球活动就是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政府对体育的重视,逐步发展起来的,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下中山足球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体、教、协会三结合,推动全市业余足球训练 (一)中山业余足球训练现状 一直以来,中山市体育项目以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为市的传统项目,群众基础好。相对之下,足球运动在当地的开展较为落后,特别是学校的青少年业余训练,基本为空白。从93年成立了市体校足球班后,在体育局、教育局和市足球协会相互配合下,青少年的业余训练才逐步开展起来。 中山市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主要是在各镇区的中小学校,目前有学校足球训练点22个,其中小学16个,由各学校安排专职老师负责训练,学校根据市足协布置的年龄梯队要求,组织不同年龄组进行训练,每间学校训练人数在30-40人左右。市体校足球班为龙头队伍,根据省运会比赛的年龄要求,男足长期设置两个年龄组进行四集中的训练,女足交由镇区负责组队训练,男、女足现有在册运动员70人,任务是参加省运会比赛和向上输送人才。 为了有效促进学校的业余训练,每年由市体育局、教育局、市足协组织举办两次常规性的市中、小学生足球赛,其他杯赛如“达能杯”、“百事可乐杯”等杯赛和各镇区举办的镇一级比赛另计,初步形成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成人的竞赛制度,以比赛带动训练,保证了各学校训练点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
(二)明确方向,普及中小学足球活动 从93年市体校足球班成立之初,我们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招生困难。由于各镇区学校开展足球活动少,课余训练没有系统开展以来,学生基础差,给市体校选材招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到要保证市体校招生的质量和提高全市业余训练水平,单靠市体校足球班的几十人是不行的,必须在全市各镇区普及足球活动,特别是在小学推广足球,才能改变中山足球业余训练的面貌。在96年由中山市足协牵头,主动与市教育局合作,与镇区教办联系,首先对全市各镇区中、小学校进行摸底,了解情况:一是场地,二是师资,三是学校领导的态度,然后从中挑选,有条件、热情高的学校,设立一批足球训练点,由市足球协会每年拔20万元左右分配到各个训练点,用于教练员的补助、训练器材的补充和学生比赛装备购置等,镇区教办和学校安排有能力的教练负责训练。 学校训练点的设立和市足协的经费到位,给各镇区的业余训练带来了动力,调动了学校的积极性。虽然市足协给训练点的经费不多,但学校组织了学生的训练,代表学校、镇区参加了全市比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各乡、村委会和不少企业,在镇区政府和教办的牵线下,都不同程度对学校训练点给予经费的支持,学校也加大了对足球训练的投入,解决了学校训练点的训练、比赛的经费问题。 经过与教育局的相互配合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现在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足球赛的队伍越来越多,由原来只有六间小学参加的全市小学生比赛增加到16间,中学生比赛由原来4间增加到12间,业余足球训练逐步在学校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注意到了开展足球活动在社会的影响力。在近年来,有不少学校主动要求申办学校足球训练点。
(三)开展业余训练,创学校特色体育 中山地处珠三角,但各个镇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的发展程度也存在高低不一。在我们推广业余足球训练后,有部分经济实力相对较差,教学业绩还未能达到市或镇区前列的学校,都有意识到用开展特色体育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中山黄圃镇中学,在开展女足的训练后,在参加省级比赛中取得了成绩,体育教研组发表的《以足球为学校特色教育》的论文,获全国体育论文一等奖,在镇区和市都影响很大;如三乡镇平岚小学、阜沙镇的牛角小学,都是乡一级学校,在开展业余训练后,在市级以上比赛取得了好的成绩,得到了镇区政府和市教育局的表彰,成为镇的知名学校,这都是开展学校业余训练给学校带来的成效。
(四)立足本地,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 从中山市体校足球班成立起,市体育局、市体校的领导就明确了办班的方向,宗旨是立足本地,培养本土运动员。随着市的业余训练的开展,市体校足球班的招生质量得到了改善,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输送了十多名中山籍队员到省体校或省集训基地,其中吴坪枫入选国奥队参加了04年奥运会的预赛,林伟明参加了03年的国少集训队集训。中山少年代表队这几年在省运会比赛、省锦标赛、省中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比赛中,成绩都排列在三至六名之间,在刚结束的第十二届省运会中,我市少年队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获得男子比赛第二名,女子第六名的成绩。这些成绩,与我省足球发达地区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在中山这个足球相对落后的地区,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也说明我们坚持青少年业余训练已有一定的成效。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会继续坚持,努力做好培养本地运动员的工作。
(五)加强业余教练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教练业务水平 目前我市22个足球训练点的教练员,都是足球专项毕业的年青专职老师,青少年业余的训练的执教经验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校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为此,市足球协会每年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全市的足球教练培训班和裁判员学习班,用聘请省中心的专家来讲课、安排教练员参加全省的各级教练员培训班学习,外出参观全国冬训队等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基层教练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每次全市中小学生比赛期间,还集中各校的教练一起座谈、互相交流学习。
二、以市足协为核心,全面开展中山市足球运动 (一)发挥市足协在开展全市足球运动中的主导作用 中山市足球协会成立于1988年,是中山市业余足球运动的管理机构,主要工作包括青少年足球训练,业余运动队伍的管理。教练员,裁判员的管理和培训以及全市各项足球赛事的组织与举办等等。 在开展每一项足球活动时,市足协在体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利用自身的专业水平、社会关系广泛等优势,主动与社会各界联系,积极开展工作,在全市足球运动的开展中起得了核心与指导的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促助了由中山市杰士美电子有限公司赞助的“杰士美杯”足球比赛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由中山市风云体育有限公司赞助的“风云杯”足球比赛至今也举办了七届。长期以来,中山市足协组织举办了中山市各类型的足球比赛活动,营造全民健身,全民参与足球活动的良好氛围。每年中山市足球赛事不断,有行业的,单位的,周边地区的邀请赛,周末的自发组织的比赛等等,还有晚上开放的全民健身广场8块人造足球草坪,免费提供给市民使用,一系列的足球推广活动,很大程度满足了市民广大足球爱好者,参与足球运动的要求,这也为中山市足球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民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对足球运动日益增长的需要,市足协根据实际情况定于今年举办中山市的甲、乙组足球联赛。在每年11月举行的全市足球锦标赛中,比赛的级别有小学男、女、初中、高中、成年组,今年增加大学组,市锦标赛将成为中山足球爱好者的一个节目。
(二)与社会互动,解决青少年运动员的出路 从93年成立市体校足球班至今相继有几批球员已完成学业退役走向了工作岗位。随着足球活动在中山普及、升温,在中山市一些企事业单位需要用足球运动来带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他们需要业余的足球运动员。不少企事业单位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提前向我们下了定单,有个别优秀球员还没有毕业就被提前预定。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到目前为止,所有足球班的毕业生全部妥善安排好。同时体校毕业生的加盟,也带动了企业文化的推广,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去年中山市港燃气公司,中山市供电公司在全国全省行内企业比赛当中取得了冠军、亚军的好成绩,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这种与社会互动,共同提高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对提高中山足球的整体水平很有好处。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业余训练与学生学习的矛盾。 开展学校业余训练,目的是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足球的基本技术,增加参加足球活动的人口和向上一级输送优秀的足球苗子。现时我们在开展业余训练中最到了最大的矛盾是:不少学生在小学三、四年级参加学校训练,学生家长十分支持,到了五、六年级或初中,学生训练了二、三年,有了一定的训练基础时,家长却不同意孩子到体校继续训练。而且往往这部分学生都是身体、意识、能力比较好的苗子,虽然不能讲是浪费资源,但对我们选村确是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相信这种现象与社会各方面因素和低迷的足球环境的影响是有很大的关系。 显而易见,中国与足球水平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中一点就是职业运动员基数问题,中国足球职业运动员中超,中甲,中乙加起来最多也是四五千人,而在英国注册足球职业运动员就有32万人之多,如果我们在国家队中场有10个“郑智”供选择,前场有20个“佳一”供选择,后位有30个“继海”供选择,那么我们也不会轻易言败了,所以我们需要时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那么要如何让社会认同,让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足球运动的行列当中,这是一个全社会来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
(二)高水平业余教练严重缺乏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说得没错,足球也是一样,科学的训练方法、手段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而我们基层训练所遇到的问题就是高水平的、有责任心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目前加强业余教练队伍的建设,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也是我们现阶段正在努力去的。开展业余训练,另一个需要加强的是业余教练的责任心。基层教练的工作量大,一边是完成本职的教学任务,一边要带队训练,没有责任心,是很难安心去完成训练任务的。这需要我们的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去从各方面去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人为本,提高教练员的信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
三、省对开展足球运动的措施不力,对地方的负面影响 由于各地市的省运战略,各地市下属镇区的市运战略,在衡量了各项目的金牌、分数后,大部分地区首先考虑的就是将足球项目砍掉,这种现象,延伸到最基层的镇区、学校去,这对我们开展青少年业余足球训练,造成很大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必须考虑到集体项目的特殊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足球在各项竞技体育中的地位,在省运会、市运会中增加比赛的组别,或加重得分,这对开展基层业余训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努力方向 中山市业余训练正刚起步,任重而道远,要达到为广东、为国家多培养中山籍的运动员,还须我们去一步一步做好最基础的工程,从每个基层学校训练点到市体校的青少年训练,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为业余训练尽量提供最好的条件和环境,使中山市青少年足球水平尽快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中山男女队在刚结束的第十二届省运会上,取得了男子第二,女子第六的成绩,完成了中山市政府市体育局交给的任务,这有赖于省足球运动中心和各地市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已成为过去,现在我们面临的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前境并不乐观,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